冰飲、燒烤、小龍蝦……這些美食如夏日魔法,撩撥著人們的味蕾,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。可當我們沉浸美食狂歡時,腸胃可能正深陷內憂外患。
一方面,高油高鹽、冷熱交替的飲食習慣擾亂腸胃消化節奏,致其超負荷運轉;另一方面,悶熱潮濕的天氣加速了細菌滋生,稍不注意飲食衛生,腸胃問題便容易找上門。
《中國急性腸胃炎和食源性疾病負擔狀況報告》調查數據顯示,我國急性腸胃炎發病率達到0.56次/人年,照此折算,我國每年發生急性腸胃炎人次達到7.48億。
希波克拉底曾言:“萬病之源起于腸。”今年5 月 29 日世界腸道健康日,讓我們一起從 “腸” 計議,守護身體平衡,讓生活更健康、更快樂。
01
從“腸”計議,守護身體平衡
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,也被稱為人體的“第二大腦”。它的正常或失調,對人體的健康和壽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而胃作為消化系統的重要器官,承擔儲存食物、初步消化蛋白質及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功能。胃腸緊密配合、協同運作,共同構成消化系統核心,在維持身體平衡中發揮關鍵作用。
現代人日常所說的 “腸胃”,在中醫理論中與 “脾胃” 的功能范疇最為契合。但中醫的 “脾胃” 并非僅指解剖學上的脾與胃這兩個器官,而是涵蓋了更廣泛的消化吸收、水液代謝及氣血生化等功能。
中醫視 “脾胃為后天之本”:脾主運化,負責消化食物、傳輸營養精微;胃主受納,承擔儲存食物、初步腐熟水谷的作用。二者表里相依、升降相因,需協同調養,方能維持消化系統的平衡。
脾胃虛弱的信號:
消化不良、腹脹腹痛、大便溏稀、食欲不振、疲倦乏力、面色萎黃等。
02
脾胃腸同調,暢享生活好滋味
針對脾胃虛弱問題,需及時調理。東方智慧融合現代方法,讓你事半功倍。
參苓白術散是中醫用以調理脾胃虛弱的良方,其中人參、茯苓、白術可補脾肺之氣,山藥補脾固腸,陳皮、砂仁可理氣溫胃。
日常還可補充利于腸胃調養的食材,例如我們熟知的養胃珍品一一猴頭菇,其含有多糖成分,具有增強胃粘膜屏障功能。
同時,還要注意為腸道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。像低聚木糖、低聚果糖、低聚異麥芽糖這類低聚糖,它們兼具膳食纖維和益生元的雙重屬性。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,它們能促進有益菌的增殖,平衡腸道菌群,讓腸道保持年輕態。
堅持脾胃腸同調,讓你擁有好的腸胃,暢享生活好滋味。
03
堅持“四合理”,健康常相伴
除了飲食不當,久坐、熬夜、焦慮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影響著腸胃的健康,只有調優生活方式,讓生活達致平衡,我們的身體才能 “腸” 久健康。
飲食有節
日常飲食要遵循多樣、均衡原則。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如菠菜、芹菜等,促進腸道蠕動;少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食物,它們易刺激腸胃。大餐后,不妨來一杯陳皮普洱茶,可緩解腹脹,還能消解美食輪番下肚的油膩感。
起居有常
23 點前入睡,保證膽經、肝經排毒時段深度睡眠,利于肝臟解毒,間接改善腸道代謝。晨起可嘗試排便,逐步養成規律習慣。此外,在卯時(5 - 7點)飲用一杯卯時茶,也可輔助排便。
運動有度
每周堅持 3 - 5 次的有氧運動,如瑜伽、游泳、八段錦等,能促進血液循環,助力腸胃蠕動;也可做些簡單的腹部按摩,同樣能激活腸胃動力。
情志有衡
腸胃為情緒敏感器官,長期焦慮、抑郁等負面情緒可干擾神經內分泌調節,引發腸胃功能紊亂。保持樂觀心態,開懷大笑能激活副交感神經,促進胃腸蠕動與消化液分泌,維護腸胃健康。
0
換一換
0
無限極服務
微博
無限極(中國)
無限極視頻號
紛享薈商城